缅甸胞波遭强震 火速驰援显真情
——中国红十字国际救援队在缅甸曼德勒执行救援任务影像志
时间:2025-04-11
3月28日,缅甸发生7.9级地震,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和设施损毁。地震发生后,中国红十字会迅速行动,经缅甸红十字会向灾区提供紧急援助。
当地时间3月31日7时48分,中国红十字国际救援队一行15人抵达缅甸曼德勒市。救援队由中国应急管理部、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统筹组织,在曼德勒市开展救灾工作。
4月2日,中国红十字国际救援队第二梯队20余名队员,携带安置点建设、应急供水单元、应急卫生厕所、防疫消杀车等专业设备和物资,于云南昆明陆续飞抵缅甸,开展灾后赈济、供水和大众卫生、防疫消杀等工作。
4月6日,中国红十字国际救援队协助缅甸红十字会完成巴图体育馆安置点的救灾帐篷建设和人道救助物资(折叠床,毛巾被,赈济家庭包)的配发,以满足受灾群众的临时安置保障,受灾群众已经开始陆续入住援建的68顶帐篷。
搭建·安置
缅甸时间4月3日上午9时30分,中国红十字国际救援队将物资搬运到曼德勒巴土体育中心其中一个点。队员们迅速投入行动,与缅甸红十字志愿者齐心协力,将帐篷等救援物资从车上卸下。
救援队员们现场分工明确,有的搬运沉重的帐篷部件,有的仔细讲解搭建要点。帐篷营地逐渐成形,这不仅是一个个临时的庇护所,更是中缅两国人道主义合作的象征。
这些帐篷将为当地受灾民众提供遮风挡雨的场所。在异国他乡的土地上,救援队员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传递着来自中国的温暖与力量,彰显了中缅两国人民在困难时刻携手互助的深厚情谊。
抚慰·治愈
缅甸群众因交通意外受伤,来到中国红十字国际救援队营地求助,红十字医疗组为群众检查伤口消毒。
夕阳将金色的余晖倾洒在营地,中国红十字国际救援队迎来两名求助的伤者。队员们迅速响应,医疗组第一时间投入救助。卡车内,腿部裹着厚重石膏的男子安静坐着,医疗队员轻轻凑近,目光仔细查看伤处,一边检查,一边低声安抚:“别担心,我们仔细看看恢复情况。”温柔的话语如暖流,悄然平复伤者的紧张。
另一旁,患心脏病的老人坐在车内,队员半蹲在侧,动作轻缓地为老人绑上血压仪袖带:“阿姨,可能有点紧,忍一下。最近身体感觉怎么样?”测量时,不时抬头观察老人状态,反复叮嘱注意事项,每句话都带着关切。
营地中,没有忙乱,只有专业与温情交织。队员查看X光片时的专注、讲解病情时的耐心,都化作驱散阴霾的阳光。这不仅是医疗救治,更是跨越地域的守护。
启运·抵达
中国红十字会首批援助缅甸地震灾区的物资经云南省临沧市清水河口岸进入缅甸境内后,于4月2日运抵震中曼德勒市区。该批物资包括帐篷、毛巾被、折叠床以及可满足2000个受灾家庭使用的赈济家庭包等4900余件(套),交由缅甸红十字会分发给受灾民众,前期入缅的中国红十字国际救援队协助缅方开展物资发放和安置点建设等工作。
4月8日晚,中国红十字会向缅甸地震灾区援助的第二批人道主义救援物资经昆明陆路口岸星夜兼程运抵曼德勒。9日凌晨2时,在缅甸当地志愿者协助下,历时近6小时奋战,完成4车物资卸载。
志愿·守护
中国红十字国际救援队营地,物资搬运现场,救援队员和缅甸红十字志愿者,包括华裔青年、缅甸运动员等,纷纷加入物资搬运行动中。华裔青年怀着血浓于水的情谊,用行动诠释着同胞之爱;缅甸运动员也以有力的臂膀传递着对家园的守护。志愿者帮助搬运物资5000件、400多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