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首页 >> 红十字志愿服务与青少年工作 >> 正文

点亮茶乡“心灯”

——记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红十字心理健康咨询志愿服务队

时间:2025-04-18

在湖北省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有一支特殊的志愿服务队,他们利用休息时间,穿越崎岖山路叩响留守儿童的心门,为当地群众点亮“心灵之灯”。他们是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红十字心理健康咨询志愿服务队(以下简称“志愿服务队”)。

化解心理危机、疏导情绪问题、开展心理救援、实施源头预防……成立4年来,志愿服务队累计接待心理咨询390余人次,开展讲座、团体辅导覆盖近3万人次。

以专业为舟,匠心服务

“在大山深处做心理咨询,不仅需要热情,更需要专业的力量。”志愿服务队队长杨曦经常叮嘱队员,唯有专业才能让爱心落地生根。

2021年,志愿服务队成立。他们把队伍能力建设作为核心,经常组织骨干志愿者赴武汉、宜昌学习前沿技术,并自发开展“每周一学、每月一研”学习活动,不断提升实践能力。不断构建完善多级赋能体系,邀请心理学专家定期开展技能培训,引入沙盘治疗、认知行为疗法等前沿技术,组织志愿者参与危机干预模拟演练,开通心理援助热线,搭建线上咨询服务平台,让每一次个案都能得到及时精准的“云会诊”。

2023年,志愿服务队与县精神卫生中心联合成立心理危机干预服务队,并筹集资金打造标准化心理服务中心,配备心理咨询室、沙盘治疗室、团体辅导室等专业设备场所。杨曦介绍,存在失眠、抑郁、焦虑等情绪困扰,人际关系、婚恋情感等交往困惑,学习动力不足等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工作压力等发展性问题的人群,都可以到这里给心灵“排排毒”。

目前,志愿服务队已从最初的5人扩展至12人,持证心理咨询师占比达70%。他们之中,有深耕教育的教师、有转型学习的基层干部,他们用“专业工具箱”打通堵点、破除隔阂,将晦涩的心理学理论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地方语言,让心理服务真正“听得懂、用得上”。

以大爱为桨,用心护航

“大山村落里,留守儿童的眼神中常藏着无人诉说的心事。”志愿服务队队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邹晓丹表示,很多人尤其是青少年的心理问题都跟他们遭遇的现实困难有关,只有解决问题,才能打开心结。

县内某村有个小学女生,早年母亲去世,父亲外出务工,长年与爷爷一起生活。她经常情绪低落,食欲不振,睡眠质量不佳,学习成绩差,并且反复出现自伤行为。在仔细了解实际情况后,志愿服务队及时协调精神专科医师对她的心理水平进行临床诊疗干预。在征得女孩及其监护人同意后,帮助争取相关政策,改善其家庭经济状况,还为女孩配备“爱心妈妈”,提供情感和生活上的悉心呵护。慢慢地,女孩的情绪状态、生活状态、学习状态都得到了改善。

还有一个初中男孩,自幼语言发育水平相对较低,父母的文化水平不高。志愿者在仔细了解情况后,有针对性地制定了一套长期帮助男孩的干预方案,引导男孩每周日下午前往咨询室接受帮助。2个月后,男孩语言表达及情绪状态都得到了提升。系统干预2年后,男孩顺利进入县职教中心学习。

为了系统推进“心理问题”与“现实问题”有效解决,志愿服务队与县精神卫生中心、益民社工服务组织构建联动机制,汇聚各方阳光,温暖“情感荒漠”。每当家长前来表示感谢,志愿者总是说:“疏导成功一个孩子,就是挽救一个家庭。让一张张笑容重新绽放在山间课堂,是我们觉得最有意义、最高兴的事。”

以情怀为帆,从心出发

志愿服务队始终坚信:最好的治疗是预防。针对当下较棘手的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他们将心理服务前置,编织出一张覆盖家庭、学校、社会的“防护网”。

2024年,志愿服务队制订了“心沐阳光 健康成长”专项长期行动计划,广泛开展心理讲座、团体辅导和个案干预,通过抗挫游戏、压力管理培训帮孩子修炼“心理肌肉”;借助茶操、摆手舞等传递积极心态,引导教师、监护人成为“心理观察员”,识别早期预警信号,读懂孩子的“求救信号”。

2025年,志愿服务队已经深入学校、留守儿童之家等地开展多次活动,覆盖师生、家长3000余人次。在对某乡镇中小学进行“筑梦青春,从心开始”心理健康讲座后,学生纷纷表示终于能够理解自己情绪变化的原因和应对技巧了;在对某校班主任进行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干预辅导后,班主任纷纷表示对学生心理问题的识别终于找到方法了;在对某毕业班级进行团体心理辅导课程时,孩子们表示“通过绘画、音乐、锻炼的方式纾解自己的情绪,感觉好多了”……

成立4年来,志愿服务队服务的对象越来越多,收到的积极反馈越来越多。县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邓阳峰表示,改变不会一蹴而就,但每一场倾听、每一次牵手、每一盏点亮的心灯,都是影响深远的星星之火,“这支服务队的故事,关乎心灵,更关乎未来;他们的坚守,不仅治愈当下,更在播种春天”。

舒永虹

    Baidu
    map